您的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课题研究>详细内容

课题研究

省电教课题研究方案

来源:石门县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2018-12-04 浏览次数: 【字体:


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网络环境下高中生部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立项号:HNETR16078

主持人:廖其法  ,其他主要成员:何国平  向言振   侯耀东  

邓丹  董菁 王仁爱 曹妮娜 袁文兵 赵明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纲领性文件,首次提出了由素质教育转向核心素养教育,即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核心素养教育的大讨论,“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题。因为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国民核心素质的培育是至高无上的课题。核心素养指导、引领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什么是核心素养?就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美国把核心素养称“21世纪素养框架”,欧洲一些国家称“胜任力”。日本自上世纪50年代就一直关注核心素养的研究,成为日本各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引擎。现在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对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核心素养也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决定这种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因素,在于教育思想的进步与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高中生是中学阶段进入高级中学学习的学生的统称,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中国高中生年龄范围大致是15—18岁。学生规模我国现有4527.49万,本课题研究样本是本校所有高中学生,4000余人。策略是指能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即为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践中摸索出确实可行的方案,经反复论证可以推广应用的文案。

国际上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如火如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强调,核心素养需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也需要核心素养。终身学习的五大支柱即素养彼此关联,同时涉及生命全程与各种生活领域: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发展(Learning to be),学会改变(Learning to change)。欧盟2005年提出了核心素养八大素养: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能力及基本科技能力、数位能力、学会如何学习、人际跨文化与社会能力及公民能力等。经合组织2005年提出知识社会要求三种关键能力:交互作用地运用社会、文化、技术资源的能力;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人际互动的能力;自立自主地行动的能力。

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始于2013年5月,初步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包括9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发展及实践创新等。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外部环境和资源条件,最近报道我国超算技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首次超越美国,我国的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在某些领域已开始独占鳌头,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关系日趋复杂,因此加强国民核心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四、研究假设及研究的必要性

现在整个世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学生核心素养”,它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备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质;可以通过教育来形成和发展;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体性。

信息技术是学生快速获得信息素养的基本途径,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信息素养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社会是日益重要的一种素质。它当然是属于核心素养的范畴,现在高中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方面。

信息技术能极大地促进师生观念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现如今开放、多元的时代西方世界渗透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的策略和思想比任何一个时期都严峻,没有文化认同就没有国家认同,因此我们必须要让每一位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备坚实的中华文化底蕴、拥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顺应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要求。在日益复杂、多元、开放和强调创新的时代,互联网让知识信息变得海量、唾手可得,未来社会各行各业呈现高度分化、专业化特征,日益体现跨界融合的特点,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学习能力、综合素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找准、培养学生应对变动不的复杂情境的关键能力,至关重要。毫无疑问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是“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培养核心素养问题);当前我们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内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五、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信息技术与核心素养的内在关系、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一步深度融合策略。

2、研究目标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提供全新空间,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6、理论依据

   1.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优化统一起来。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五个基本成分,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选择每个过程的最优化方案,发挥整个教学系统的最大可能性。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罗杰斯等。基本的学习观点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真正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中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对于学习做了初级与高级学习的区分,批评传统教学中把初级学习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推及到高级学习中;提出合作学习、情境性教学等,对深化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七、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核心素养研究资料的检索,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针对性措施和方案。

2.调查研究法:以本校学生为样本,通过多全校师生样本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本校师生心理、学业及其他各种发展因子状况。为本课题研究提出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的本身的教育实践,不断总结、反思,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各种问题的苗头所在,然后上升到理论层次进行再研究和反思,再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特殊群体跟踪调查发现普遍规律中的特殊性,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10)收集各种资料,撰写课题课题开题书,开展课题研究培训;编写学科核心素养手册;

第二阶段(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利用信息新技术建设高效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优质课例资源库,然后开展中期课题评估;

第三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10)深化课题研究,总结前段课题研究状况,回头看,发现问题进一步校正研究方向,编辑课题论文和课例集,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九、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 侯宏泉 成员:廖其法  杨军 向言振杜登军   唐汇元  宋善军  何国平

    干事(兼):何国平(负责日常管理会议记录)

2、成员分工

   廖其法:主持人,负责课题全面工作,分管数学研究课例编写

   何国平:日常工作,计划和总结,研究报告,编辑课题论文集

   向言振:编写高中生核心素养手册

   侯耀东:编写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概况

   王仁爱:英语学科研究课

   邓丹 :基于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董菁: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况编写

   袁文兵:微课课例收集与编写,资源库建设

   曹妮娜:名师优课上线

   赵明:音体美核心素养概况编写

十、研究的成果及表现形式

1.报告:廖其法    2. 论文集:何国平   3.资源库:袁文兵

十一、经费预算及研究条件

(一)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经费,按需使用,每年安排不低于五万元课题经费

本课题预算表如下:

1、打印费3万元

2、交通费1万元

3、会议费1万元

4、其他1万元

 (二)研究条件:学校信息化全覆盖,2004年建成校园网,2017年升级全部采用高端h3c的设备,实现了千兆局域网网络环境;教学区域和办公区域实现了无线全覆盖,并全部接入县教育局的教育城域网,新建了录播室。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课题组(何国平执笔)

                           2017年 12月

一审:教科室初审领导
【打印正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