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一中:用爱点亮心灯,用情助燃希望
——石门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介绍
用爱点亮心灯,用情助燃希望
——石门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介绍
冉超平
当我听说要写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介绍的时候,我有点懵了,上网查了查,大部分都是一些理论说教,于是我关上电脑坐在办公桌前,提笔写下了我过去八年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今年是我进入石门一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九个年头,回首过去的八年,从几乎零基础的摸爬滚打,到现在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开展,这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更离不开我们每一位心育人的默默奉献,现在,我就把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
1.上好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也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为了做好这个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首先,保证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学校高一年级25个班,每班每周开设一节心理课;其次,从规范课堂教学着手,保证上课的质量。我们组成了以冉超平老师为组长的集体备课组,组员之间经常共同讨论课堂内容以及课堂形式等问题。这样不仅加强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规范了课堂进程、上课的内容和上课的形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有序化,避免了心理健康课的无序化和随意化。再次,通过课堂调研甄选课堂主题。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时,会对所有的同学做一个课堂调研,让每个同学写出他们想上的心理课主题、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心理知识等等,然后根据同学们的要求以及心理课堂的需求,制定每一学期的心理课主题,当然,计划制定之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实上心理课不仅仅只是起到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的作用,还可以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比如:有一次心理咨询的时候,一个女生谈到了和父亲的关系特别不好,她觉得父亲对她管教太严,她想和父亲断绝父女关系,无论怎么跟她交流,她都无法改变她的想法。于是那个星期在她班级上课的时候,我就调整了主题,我给她们班同学观看了一部微电影《父亲》,这部电影讲述了父亲和女儿的相处过程,虽然过程很幽默,但是结局令人深思。那位女生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泪流满面,下课后她跟我说:“冉老师,谢谢你,我知道怎么做了”。我感到很欣慰,我也明白了:有的时候以你的经验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倒不如让她自己领悟到应该怎么做。最后,继续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比如针对学生和父母不愿交流的问题,我设计了一堂心理活动课《人际关系——双向沟通》,活动规则很简单,就是每一组的同学用肢体语言传递一组词语,但是后面一位同学只能看,不能和前面一位同学有任何的交流,这样传递到最后一位同学,基本上已经完全不知道正确词语是什么了。通过这个游戏之后的讨论,同学们明白了双向沟通的重要性,也纷纷表示以后要和父母多交流。
2.扎实工作,拓宽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长期坚持心理咨询室的值班制度。每周周一至周五下午5:00到6:00向学生开放,以诚心、爱心、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加大宣传力度。开学初,通过每班张贴一张心情工作室的宣传资料,让学生特别是高一新生能尽快了解心理咨询的时间、地点、方式。
(3)增加心理咨询的方式,不仅有个别面询、电话咨询,还增加了网上咨询。通过宣传和拓宽心理咨询渠道,本学年来咨询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共接听电话50多个,接待来咨询的学生近百人次,网上咨询多例,在来咨询的人中有一半是高三学生,来咨询的问题主要是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心理问题的回避转变为能积极主动寻求心理上的帮助。
(4)在做好个别辅导的同时,针对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实际,我校在每年度的上学期都会专门在高三年级办公室设心理辅导点,由专业心理老师坐班,给高三学生把好学习考试心理关,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高三,面对考试。
3.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为了更好地做好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每个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在上学期的时候,针对学生考试压力大,特别是高三学生的考试压力大,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如何调节考试焦虑》的专题讲座,通过生动的例子向同学们诠释高考应考心态对提高自己人生幸福指数的重要作用,为同学们详细讲解复习高原期、压力与成绩、积极心理暗示的心理学原理,提供应对高考的心理战略和答高考题目的心理技巧。在每年高一军训期间,我们会为高一新生做《如何适应高中生活》的心理讲座,引导高一学生快速适应新的生活。
4.建立三级心理辅导网络: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各班选出两名心理委员(男、女生各一名),心理委员为班干部,在同学和老师之间起着沟通和桥梁作用,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心理委员。
5.组织策划心理健康月活动。每年的11月份是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活动月,通过组织设计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针对性强的活动,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搭建起锻炼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的平台,全方位地加强对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在全校学生中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工作。
1.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班级摸底特异学生名单(学困生、自控力差生、父母离异生、人际交往困难生、缺乏自信生、留守学生等),学校建立特异学生档案,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结对帮扶一名特异学生,通过“结对助困”等活动,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对特异学生进行关心帮助,用真情感化他们,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
2.建立学生心理互助联盟。
在班级心理委员的组织下,每班5—6名学生一组,成立心理互助联盟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开导。并由心理委员每周上交班级心理情况报告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预防解决问题。对报告单上有问题的学生实行“全方位”关心,实施“全天候”关注,实现“全覆盖”关怀。
3.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落实好“三个一”活动。
(1)每周星期三第八节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高三在星期天下午上。
(2)每周星期一第八节开展班团特色活动。学校团委和学生会拟定出16个特色主题活动,每周五会将活动详案挂在网上共享。
(3)每月开展一次大型趣味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趣味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放松身心。
4.全面推进“双呵护”工程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1)建立精准、翔实的特殊学生信息台账。
各班主任按学生科所制的《班级特殊学生信息台账》录入班级特殊学生详细信息,确保信息精准。需特别关注以下情况:肢体残疾或身患疾病、家庭经济困难、家门不幸、性格内向孤僻、人际交往障碍、学习生活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精神压抑、上网成瘾、缺少亲情温暖、家庭关系紧张、极端言行等。
(2)建立各年级“温情工作室”。
①“温情工作室”地点设各年级组会议室,各年级组选拔“温情工作室”首席教师2名,各年级学生科分管科长担任工作室主任。
②每周开展一次温情扶助活动。活动内容为 “学科义务答疑解惑”、 “心理倾诉”、“经典诵读” “美文欣赏”、“快乐阅读”、“生活小技巧”“志愿者服务”等。各年级分管科长根据活动内容每周五安排2名教师在“温情工作室”值班。
(3)成立班级爱心帮扶小组。
①各班由班主任选出5名左右心态阳光、积极乐观、富有爱心的学生(根据各班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男女生比例)成立爱心帮扶小组。
②心理咨询老师和温情工作室首席教师对爱心帮扶小组成员定期进行培训,教给他们一般心理辅助方法。(每月进行一次培训)
③班主任一周与班级爱心帮扶小组成员进行一次情况交流,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④爱心帮扶小组成员要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多观察帮扶对象的一举一动,尽可能利用机会多与帮扶对象交流,在思想、生活上和学习上关心他们,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
(4)落实“心灵对话本”
①“一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心灵对话本”,在本子上记下每次违纪违规行为的反思,也记下自律、成功的体验和感悟。
②班主任要经常检查每个学生的“心灵对话本”,和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并在学生“心灵对话本”上做好记录。
八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扎实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明显增强,校园氛围健康、和谐。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继续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增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人数、力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精品课程等。今后我们将继续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为指导原则,举全校之力,积极创新、拓展思路,为学生建立起理想的精神家园。
(作者近照)